星期三, 12月 13, 2006

《最緊要正字》指瑕篇:目錄

為方便糾正《最緊要正字》節目中錯誤的內容,把有關文章連結整理於下:

《最緊要正字》指瑕之十三:駅

《最緊要正字》指瑕之十二:見慣不怪

《最緊要正字》指瑕之十一:再論「聿」字正音

《最緊要正字》指瑕之十:何謂「分化字」--給《最緊要正字》資料搜集員上一課(撰寫中)

《最緊要正字》指瑕之九:「荳腐」並非不確(撰寫中,參《國語辭典》)

《最緊要正字》指瑕之八:「聿」字正音(兼論推導今音方法)

《最緊要正字》指瑕之七:進言於《最緊要正字》

《最緊要正字》指瑕之六:每下愈況與每況愈下

《最緊要正字》指瑕之五:捉拿錯字大行動

《最緊要正字》指瑕之四:「蕃薯」也是正寫

《最緊要正字》指瑕之三:反「璞」歸真與返「樸」歸真

《最緊要正字》指瑕:傢俱與麵飽

《最緊要正字》指瑕:「鬩」字正音

標籤: ,

《最緊要正字》指瑕之七:進言於《最緊要正字》

爸爸認為,《最緊要正字》既然打著三分娛樂、三分學術、三分教育的旗幟(餘下的一分為何?當然是掙錢!),那麼,它必須自行建立審查制度,以避免出現錯誤的解說,誤人子弟,遺禍人間。

任何學術出版,或者教育研究,必定有第三方作匿名審查,任你是大教授或是全球最知名學者,都要經此手續,以確保出版或研究內容不會蔽於一偏。因此,建議每一集《最緊要正字》的內容,都送交第三方有關專家(例如,浸大中文系--爸爸說,舉此為例,是因為與浸大中文系完全沒有任何關係)審閱,確保沒有異議才拍攝。

如此則中文幸甚、香港幸甚,甚至中大幸甚。

標籤: ,

《最緊要正字》指瑕之五:捉拿錯字大行動

響應 TVB《最緊要正字》的呼籲(嗯,下文中有「角落」一詞,雖然「角落」見於辭書,但據此節目邏輯,似乎「角落」終有一天會被錯打為錯寫,而必須寫成「旮旯」,真陰功)











以下 TVB《最緊要正字》網頁中,有一個小學程度也不應錯的錯字?(姑且不計較「錯字錯漏百出」語意不通,「識不識」是既非方言口語又非書面共同語的怪胎)

標籤: ,

星期二, 12月 12, 2006

《最緊要正字》指瑕之四:「蕃薯」也是正寫

爸爸上網瀏覽,赫然發現,原來 29-10-2006 《最緊要正字》曾經提出「蕃薯糖水」應作「番薯糖水」。《最緊要正字》又錯誤地以為「蕃薯」不確。

爸爸說,查證的工夫其實相當簡單,上網查《國語辭典》,在「」字條下云:

「來自外國或外族的。通番。如:蕃茄、蕃薯。」

「蕃」通「番」(注意,是「通」,不只是「蕃」簡化成「番」),在《現代漢語辭典》中也明明白白的寫著。中文大學《粵語審音配詞字庫》「」字條下,也注有「faan1」、直音「翻」的讀法,並注云:同「番」字。證據確鑿,不容抵賴。

爸爸對這節目經常犯錯,由最初的諒解,到後來的憤怒,到近日已漸麻木。爸爸說,由「番」而為「蕃」,一方面是因為「蕃」曾用以指稱外族,同時,也是字詞分化和詞彙偏旁同化的結果。

例如,「鳳凰」本來寫作「鳳皇」,後來,「皇」字因為受到前面「鳳」字有聲符「凡」的構形影響,因而也同化出從「几」的「凰」,成為一個六書無法說明的怪字。難道我們說,喂,「鳳皇」才是正寫,「鳳凰」是錯誤的?寫「鳳凰」的都是語文垃圾?這是哪門子的文字學?

好端端一個合情合理的語言現象,甚麼時候一言堂下來,便被押入監牢,由正貨無辜成了假貨。這批冤假錯案何時能申! 這輪 21 世紀的香港文字獄,何時方息!

爸爸說節目引用「番」「蕃」二字本義,認為二字不容混,唉,其實,「蕃薯」之「蕃」,是漢語詞彙發展的當代結果,本義可以用來解釋字形演變的軌跡,但不能用以桎梏詞彙的孳乳發展。說大約宋朝之後已不用從艸的「蕃」,咦,那麼,在一眾招牌上寫上「蕃薯糖水」的,原來都是宋朝以前人了。哈,原來香港滿街都是彭祖呢!

至於《最緊要正字》節目網頁中,寫道『蕃薯糖水識食不識寫,莫非你是「番薯」一名。』或者『「栓塞」的正確讀音,怎樣唸?不懂?莫非你腦生蝨影響智力? 』(22-10-2006 節目重溫) 則是利用自己的知識(雖然,其中一些還是錯誤的)侮辱別人,以顯示自己的優越,這是人格問題,更不值一哂了。

噓,看來爸爸未麻木,仍能憤怒。

爸爸補記:我是憂心香港的老師和學生,看了《最緊要正字》,誤服砒霜為蜜餞,錯將毒草當人蔘(噢,《最緊要正字》又會說,「人參」才是正寫,「人蔘」不確了,因為「」是「廣大」或「垂下貌」!),竟把正寫當成錯寫,要重新糾正,是難之又難的事啊!怎麼辦?怎麼辦?


延伸閱讀:字正詞嚴﹕香港的粵語文化──從「最緊要正字」說起

標籤: ,

星期一, 12月 11, 2006

《最緊要正字》指瑕之三:反「璞」歸真與返「樸」歸真

爸爸看了 10-12-2006 電視節目《最緊要正字》,節目中,主持指出有人把成語「反 pok3 歸真」錯寫成「反撲歸真」,遂提出其中的「pok3」,只能寫作從「玉」的「璞」,也就是說,「反 pok3 歸真」只能作「反璞歸真」。因此,「反撲歸真」固然是錯寫,唯言下之意,另一通行寫法「返樸歸真」也不正確。

1. 爸爸於是上網查《國語辭典》,只見「反璞歸真」條,確沒有「反樸歸真」。然而,卻也找到「反樸」一詞,解作「回復淳樸」,並引杜甫詩「反樸時難遇,忘機陸易沉」。此外,還找到「還淳反樸」與「還淳返樸」,俱解作「回復到人原來樸實、淳厚的本性」。

再查《現代漢語詞典.補編》(1988, p.192)(此條目當已收入新版《現代漢語詞典》正編之中),於「歸真反璞」條下,注云:

「比喻回到原來的自然狀態。也說歸真返樸。」

再查杭州大學教授倪寶元《成語範例大辭典》(1997, p.396)(倪寶元出版過《漢語修辭新篇章》,還不錯),「返璞歸真」條下沒有內容,只云『見「返樸歸真」。』於「返樸歸真」條下引了隋代薛道衡、宋代張伯端用「返樸歸淳」文例,以及現代聶紺弩及魯迅用「返樸歸真」文例,並注云:

「〔或式〕反璞歸真 歸真返樸 歸真返璞」

看來,「反璞」不是唯一的寫法,《最緊要正字》的顧問,要麼沒空查字典辭書,要麼又是太執著了。

2. 《說文解字》無「璞」字。段玉裁《說文解字注》於「」字條下注云:『石部云:「磺,銅鐵樸是也。作璞者,俗字也。」』唯唐蘭《殷墟文字記》(1981, pp.45-47) 認為甲骨文有「璞」字:



字形『象高山之狀,象兩手舉辛,撲玉於甾,於山足之意,即「璞」之本字也,其義謂初采於山之玉,則秦策所言:「秦人謂玉未理者,璞」矣。《說文》無「璞」,乃誤脫之。』」

「樸」指「未加工成器的木材」,「璞」指「未經琢磨加工的玉石」,劉鈞杰《同源字典補》(1999, p.69) 認為「璞」「樸」同源,「許多未經精加工的東西都用樸字或璞字表示」,相當合理;許君不收「璞」字,段氏甚至以為「璞」是「樸」的俗字,原因或許就在於「璞」「樸」二字的親屬關係。

(待考:不查不知,一查之下,竟發現原來「璞」字於甲骨文中不用「璞玉」之本義,而用為動詞,唐蘭認為,當讀為{菐戈},有征伐之意 (p.47),後寫成「日薄西山」之「薄」,「薄」,作迫近、侵入解。徐中舒《甲骨文字典》(2003, pp.34-35) 根據唐說,釋「璞」為「擊也」。至於「撲」,《辭源》(1987, p.710) 釋為「壓伏,擊。」嘿,原來「璞」「撲」音近而且義通呢!如果找到訓詁證據,「璞」與「撲」未許沒有關係。當然,這裏並不是說「反璞」可作「反撲」,蓋「璞」「撲」二字於今天的分工,已十分分明,不應再混。這裏不過想指出二字可能有關的有趣一端。)

3. Google一下「反樸歸真」一詞的運用頻次,「反璞歸真」與「反樸歸真」同樣有100頁搜尋結果,「返樸歸真」也有91頁結果,便知「反樸歸真」或「返樸歸真」也是這成語的通行寫法。

4. 最後,「反璞歸真」指「回復到本初的質樸境界」,其實,用「樸」較用「璞」更貼切。

爸爸的結論是:用「璞」的「反璞歸真」,是這一成語的習慣寫法,但這寫法僅由於習慣,而沒有非此不可的語言學原因;用「樸」的「反樸歸真」或「返樸歸真」,既然收於辭書,又有前人用例,而且不過是用了同源詞,因此,不宜輕率地打為錯誤。《最緊要正字》說「反 pok3 歸真」的「pok3」一定要寫成從「玉」的「反璞歸真」,是用詞不準確;他只能說:「反 pok3 歸真」的「pok3」一定不能寫成從「手」的「反撲歸真」。兩種祈使形式: 「一定不要...」與「一定要...」,二者有天淵之別,不容輕忽。



延伸閱讀:《新春秋.最緊要態度》從版本角度論「反樸歸真」的合法性。

標籤: 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