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我是在川。名字取自《論語.子罕》:「子在川上曰:逝者如斯夫,不捨晝夜。」(背誦時我常漏掉那個「夫」字!)是說孔子看著河水東去,想到時間流走,原也是半點不等待人,遂不免感到時不我予而成就未著的憂患和焦急。

以流水象徵時間消逝和對時間消逝的敏感,自此成為中國文化的母題(用容格 Jung 的術語,則是「原型」):張若虛《春江花月夜》「人生代代無窮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。不知江月待何人,但見長江送流水」;李白《將進酒》「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,奔流到海不復回」;蘇軾《念奴嬌》「大江東去,浪淘盡、千古風流人物」;《三國演義》「滾滾長江東逝水,浪花淘盡英雄」都是例子。
不過,別人問起我名字的意思時,我只懂簡單回答:「要珍惜時間。」

當年(是四年前)父母為了給我取一個好名字,原來一想竟想了大半年,出生大半年內父母都只能叫我「BB」。其間還想過許多古怪的名字,爸媽今天只記得其中一個--潛夫(怪是怪了點,但其實出自東漢一位名叫王符的學者,他寫過一篇著名文章《潛夫論》;潛夫,也寓有不要鋒芒畢露,亢龍不免見悔的意思,不過,用為名字,取意太重太露,確不夠好)。
爸爸一直覺得「在川」這名字取得還不錯,他一向認為名字必須簡單,忌用僻字;名字中至少有一個陰平聲,取其響亮;也應該有典,以見深意。可是常有人問媽媽,為甚麼你兒子的名字那麼「日本味」?又有人問爸爸,你給兒子起名的靈感取自那位文人報章老闆女兒的名字嗎?爸爸總只能說,與日本、與別人名字都沒半點關係,你讀讀《論語》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