紀錄八十年代(二)賑災歌曲
每當中國遇重大國難,香港演藝界都會製作賑災歌曲籌款。四川地震後,劉德華調寄 Beyond 八十年代的《海闊天空曲》,也填成了《承諾》,成為了四川地震賑災主題曲。
這種齊集演藝界大小歌星合唱的賑災歌曲,也是八十年代的產物。最早的賑災歌曲是 1984 年愛爾蘭歌星 Bob Geldof 為埃塞俄比亞饑荒籌款與 Midge Ure 寫成的 Do they know it's Christmas? ,美國人有樣學樣,由 Michael Jackson 與 Lionel Richie 寫成了 We are the world ,為非洲饑荒籌款。
與 Do they know it's Christmas? 相比,We are the world 成功得多了。原因固然很多--施律更動聽、歌星陣容更鼎盛...--不過,爸爸認為,更重要的分別是,Do they know it's Christmas? 把「我們」與「他們」對舉,以西方的聖誕節作為呼喚聽眾關注非洲饑荒的修辭手段,整個思維依然是從局外人的角度,以同情乃至憐憫的目光 (gaze) 看待異已 (others),但 We are the world 則以 We 的代名詞把我們與他們聯合起來,挪移並建構聽眾的位置,讓聽眾認同。
爸爸說,作為一種特殊的文類,賑災歌曲並不只是找來一大堆歌星合唱便一定成功。看一看《承諾》的歌詞,便會發現與 Do they know it's Christmas? 相同的問題。
八十年代真的有很多值得懷念的東西。爸爸慨嘆。
這種齊集演藝界大小歌星合唱的賑災歌曲,也是八十年代的產物。最早的賑災歌曲是 1984 年愛爾蘭歌星 Bob Geldof 為埃塞俄比亞饑荒籌款與 Midge Ure 寫成的 Do they know it's Christmas? ,美國人有樣學樣,由 Michael Jackson 與 Lionel Richie 寫成了 We are the world ,為非洲饑荒籌款。
與 Do they know it's Christmas? 相比,We are the world 成功得多了。原因固然很多--施律更動聽、歌星陣容更鼎盛...--不過,爸爸認為,更重要的分別是,Do they know it's Christmas? 把「我們」與「他們」對舉,以西方的聖誕節作為呼喚聽眾關注非洲饑荒的修辭手段,整個思維依然是從局外人的角度,以同情乃至憐憫的目光 (gaze) 看待異已 (others),但 We are the world 則以 We 的代名詞把我們與他們聯合起來,挪移並建構聽眾的位置,讓聽眾認同。
爸爸說,作為一種特殊的文類,賑災歌曲並不只是找來一大堆歌星合唱便一定成功。看一看《承諾》的歌詞,便會發現與 Do they know it's Christmas? 相同的問題。
八十年代真的有很多值得懷念的東西。爸爸慨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