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六, 2月 24, 2007

《最緊要正字》指瑕之十一:再論「聿」字正音

爸爸在《《最緊要正字》指瑕之八:「聿」字正音》一貼中,指出了如要嚴遵語音演變規律,「聿」字正音只能是 wat6(核),至於 jyut6(月)和 leot6(律),則同屬異讀俗音。三音本來可以兼收並蓄,奈何《最緊要正字》總要自命權威,硬是要別人跟從他們的性向、癖好、選擇,要是廣管局知道,不知會否又強力指引一番,要平衡一下了。

爸爸想,《最緊要正字》作為半學術性質的節目,當遇到不懂得讀的字時,便要翻查正音字典尋找正讀,而不是猜度了事。如果他們願意多查字典,許多錯讀便不會產生。不過,《最緊要正字》向來懶於查辭書字典,否則也不會經常犯這樣那樣的錯誤。

然而,爸爸又想,為何《最緊要正字》偏偏把「聿」字的正音錯以為是 jyut6(月),而不是其它?爸爸從《康熙字典》中找到一些端倪。

康熙字典》在「聿」條下,引了「聿」字的通假用例:
  • 又與「曰」通。【詩·豳風】曰爲改歲,入此室處。【前漢·食貨志】引《詩》作聿。【師古註】聿,卽曰也。
  • 亦與「欥」通。【前漢·班固敘傳】欥中和爲庶幾。【師古註】欥聿,通由也。◎按說文聿,所以書之器也。欥,詮詞也。徐註,一曰發聲。引《詩》:欥求厥寧。今文作聿,後世束豪爲聿。加竹作筆,而聿字音以律切,專爲發語詞矣。柳宗元文作聿牘,則唐人尚以此爲筆字。
「曰」正音 jyut6(月),今天一般俗讀作「弱」「欥」正音 jyut6(月),異讀作「日」。《詩經》「曰爲改歲」有時假作「聿爲改歲」,「欥求厥寧」(通本作「遹求厥寧」,「欥」亦通假字)有時假作「聿求厥寧」,在通假的情況下,「聿」字要讀如本字「曰」和「欥」,也就是 jyut6(月),而不是「聿」一般情況下的讀音。

可是,中學生也知道,通假字只能在通假的語境中,才能讀如本字,離開了通假的語境,便沒所謂通假或本字了。例如,讀《孟子》,常有「王說曰」之語,中學生也知道,這裏「說通悅」,所以要讀成「王悅曰」,不過,離開了這一語境,「說話」便讀回「雪話」,而豈能仍然讀為「悅話」?

噢,原來如此,「聿」字俗讀當正音之謎看來可以解開了。《最緊要正字》很可能是錯把訓詁當聲韻,把「聿」字一時的訓詁讀法,當成是「聿」字的讀音。離開了訓詁的環境,卻仍抱住訓詁讀法不放手。

爸爸想起了這一個故事:

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楚人乘船過江,怎知船到江心,楚人大意把佩劍掉到江裏,他在掉劍之處刻了記號,待船泊岸後,楚人在刻有記號的船邊位置下尋劍。他尋到一枝箭,他很高興,電視台還讓他主持一個節目《最緊要冇事》,好叫天下人都把箭稱為劍。

標籤: ,

2 則留言:

Blogger 舒爾賽 說...

川爸之前的考證實非常詳實,今再論亦再下一城。
基本上我同意川爸認為wat6為正讀,另餘律切尚有鴪、燏、遹、芛、欥、銉。這些在粵語審音裏大多以wat為正讀,而以leot及jyut為異讀。
不過我們只要比對周遭的方言,潮汕話聿讀為luk8與律同音,另閩南話讀作ut8,與月不過,只是術字的零聲母。所以讀律其實不能算錯。

25/2/07 11:26 上午  
Anonymous 匿名 說...

舒爾賽之說,乃基於不同方言,此中有語音變換之因素,亦有地區的差異,在中國實在有好多好多的方言區。可能要講在潮汕地區,你可以讀律,而在福建地區你又可以讀咩...沒完沒了。

在下認為在處理正讀時,應以大家公認的讀音為據,在中國應是普通話,在香港則應為標準廣州話(或者以廣韻為基礎)。

否則你話你鄉下讀開係月,我就話我鄉下讀開日,如果日文又有呢個字,又標一個唔同的日文音,就亂哂龍,連原本的讀音都煙滅了...

其實在某些方言區,有上古音的餘留,例如輕重唇音在潮汕和福州話就留存著,有時可作語音研究之參考,但亦不妨在教育後進時,與時並進,大家用同一標準。

19/5/07 11:46 上午  

發佈留言

訂閱 發佈留言 [Atom]

<< 首頁